讲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。(字不要太多了)
越国被吴国打败,越王勾践立志报仇。他只在柴草上头睡觉,并且在吃饭、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,警醒自己不忘耻辱。经过长期的准备,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,而吴王羞愧自杀。根据这段历史出来的成语,就是“卧薪尝胆”。
扩展资料
卧薪尝胆
读音:wò xīn cháng dǎn
解释:形容人刻苦自励,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:“仆受遣以来;卧薪尝胆;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。”
造句:我们要学习古人卧薪尝胆的精神,发愤图强,振兴中华。
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
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,被夫差俘虏,当做仆人,勾践每天舔尝苦胆不忘屈辱,终举兵报仇,一雪前耻
“卧薪尝胆”是什么意思?
越王勾践 "卧薪尝胆一共几年啊??
越王勾践“卧薪尝胆”一共10年,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,于前494年被吴军大败俘虏三年后,被释放回约过,于前491年-前481年返国后重用范蠡、文种等人才,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。于前482年与吴王夫差兴兵黄池大败吴师。
“卧薪尝胆”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的《史记》原文为:“越王勾践返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”
译文的意思是越王勾践返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意思是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后,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,消磨了报仇的志气,晚上就枕着兵器,睡在稻草堆上,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,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,视为卧薪尝胆。
扩展资料
卧薪尝胆多用作联合式的语句当中,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大多含褒义,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,发愤图强,最终苦尽甘来。
从《史记》中对于卧薪尝胆的记载可以看出,这里仅有“尝胆”,没有提到“卧薪”,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,信中苏轼发挥想像,戏说孙权“卧薪尝胆”。它的同义词有奋发图强、励精图治、发愤图强等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卧薪尝胆
勾践卧薪尝胆的主要内容
主要内容:
春秋时期,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。越国被吴国打败,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。后来,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,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。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,夜里躺在柴草上,面对苦胆。
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。总扪心自责,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,经过十年发展生产,积聚力量,又经过十年练兵,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,灭掉了吴国。
勾践在吴王夫差的眼皮底下表现得很恭敬驯顺,令夫差很满意。有一次夫差病了,勾践为了取悦夫差,竟然替夫差尝粪,得出夫差就要痊愈的结果,令夫差大为赞赏。由于勾践自己的良好表现和文种范蠡的活动,还有西施在一旁的劝说,三年后,勾践夫妇终于被放回越国。
这个时候的勾践完全没有一蹶不振,而是更加的发奋图强,期待一雪前耻。他放下了越王的架子,生活甚至比平民都要俭仆。夫妇俩都穿着粗布衣服,吃粗砺的饭食,亲自下地和百姓一起耕耘劳作。特别为了提醒自己记住在吴国受到的耻辱,他睡在垫着薪材床上,卧室上方挂着苦胆,每天都要尝一下苦胆的味道。
勾践夫妇还重视民间疾苦,经常下乡慰问。对于百姓的婚丧嫁娶也非常关心,经常去祝贺或者参加葬礼,亲自吊唁。遇到谁家生了孩子,还会送去猪腿作为贺礼。接着在文种和范蠡的指导下开始练兵,加强军事实力。
扩展资料:
《吴越春秋》中《勾践归国外传》又是如此记载蓼是非常苦的菜,蓼菜多了,就是蓼薪。勾践困了,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,打消睡意。“尝胆”是嘴体味苦滋味,“卧薪”则是不让眼睛闭上睡觉。
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。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,信中,苏轼发挥想像,戏说孙权“卧薪尝胆”。这个无中生有的事,与勾践并不相关。
到南宋时期,吕祖谦在《左氏传说》中,谈到吴王夫差“坐薪尝胆”。明朝张溥在《春秋列国论》中说,夫差位,为报父仇,卧薪尝胆激励自己。这种说法把夫差举出来,没勾践什么事儿了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卧薪尝胆
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多少年才灭吴
周敬王二十四年(公元前496年),吴王阖闾战死。阖闾之子夫差即位,发誓要报仇。周敬王二十六年(公元前494年)春,吴王夫差为报父仇而率军攻越,在夫越(今浙江绍兴北)打败越军,越军退守会稽山(今浙江绍兴南)。越王勾践率披甲持盾的5000名士兵守卫,同时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而求和,请他出面劝和,一面又给夫差进献美女以求和,伍子胥认为不妥,但夫差未伍子胥之言,与越国讲和。越国勾践与大臣范蠡作为人质留在吴国,服待夫差。勾践在吴三年,到周敬王二十九年(公元前491年)吴王夫差放勾践归国。勾践苦心积虑,立志报仇雪恨。为了磨砺志气,不忘屈辱,他把苦胆挂在室内,吃饭前一定要先尝苦胆。睡觉时候身下垫着柴草,以使自己警惕,居安思危,不丧失报仇雪恨的决心。他与百姓一起耕作,让夫人织布裁衣。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,越国终于重新崛起。周敬王三十八年(公元前482年)夏,越王勾践乘夫差远出,以大军攻吴,大败吴师,攻占了吴国的首都。周元王四年(公元前473年),勾践再次大举攻吴,击败吴军,夫差自杀。
根据上面的文字说明,可推算:由周敬王二十九年(公元前491年)吴王夫差放勾践归国。勾践卧薪尝胆到周元王四年(公元前473年),勾践再次大举攻吴,击败吴军,夫差自杀。
公元前491年~~~公元前473年,用了18年时间!
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什么?
勾践,春秋末期越国国君,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。前494年春,吴王夫差败越,勾践求和。夫差准和,将勾践夫妇作为人质留在吴国服苦役。
夫差让其夫妇俩住在先王圆间的大坟旁边的一间石屋里,叫勾践给阖闾看坟,给夫差喂马,还给夫差脱鞋,服侍夫差上厕所,受尽了嘲笑和羞辱。
为图复国大计,勾践顽强忍耐着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,对夫差更加恭敬明服。有一次,夫差生病了,勾践毛遂自荐,说自己能治夫差的病,可是夫差不让勾践接近他。
勾践只能尝夫差的屎来治病,果然,夫差的病被勾践治好了,这样过了三年,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,于是就放勾践回国。勾践归国后立志报仇雪耻。
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,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,每逢吃饭的时候,就先尝尝苦味,还问自己:“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?”他还把席子撤去,用柴草当做褥子。
勾践身自俭补,“出不敢,入不敢修”,“食不重味,衣不重彩”日勤于政,“未尝一日登玩”。他与百姓一起耕田而食,他的夫人自己织布做衣服穿。
他下令10年不收租税,让百姓“居有三年之食”。并大力发展生产,繁衍人口。经过“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”,越国终于从失败中重新崛起。
周敬王三十八年(前482年)夏,越王勾践乘夫差去黄池会盟,偷袭成功,夫差求和。周元王四年(前473年),勾践再次大举攻吴,击败吴军,夫差自杀。此后,周元王封勾践为伯,即为诸侯之长,勾践遂称霸于诸侯。
扩展资料:
历史考证:
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。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,信中,苏轼发挥想像,戏说孙权“卧薪尝胆”。
这个无中生有的事,与勾践并不相关。到南宋时期,吕祖谦在《左氏传说》中,谈到吴王夫差“坐薪尝胆”。明朝张溥在《春秋列国论》中说,夫差位,为报父仇,卧薪尝胆激励自己。
这种说法把夫差举出来,没勾践什么事儿了。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明末梁鱼的《浣溪沙》剧本,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、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。
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,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。《吴越春秋》中《勾践归国外传》又是如此记载说:王归国后,磨砺身心,日夜操劳。困极之时,“攻之蓼”。
蓼是非常苦的菜,蓼菜多了,就是蓼薪。勾践困了,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,打消睡意。“尝胆”是嘴体味苦滋味。
“卧薪”则是“目卧则攻之以蓼薪”,不让眼睛闭上睡觉。后人把“卧薪”说成是卧倒在柴草上,是对《吴越春秋》的误解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勾践